回答所有

时隔十八年,67岁的王朔再次接受视频访谈。关于生死、社会、写作和他自己,他给出了2025年的答案。 观看访谈视频

人生暮年

“我发誓绝不活到40岁,现在竟然快70了……生活没有什么好留恋的,你让我从头活,我从头活太累了。”

— 关于年龄与生命

向死而生

王朔养的两只猫相继离世,这让他深受触动。他立志向猫学习,“死得利落,不要腆着脸活在这儿”。他设想自己因心脑血管疾病在屋里去世,当女儿开玩笑说“别死在屋里,这房子不好卖”时,他哈哈大笑。这种对死亡坦然甚至带着黑色幽默的态度,贯穿了他的晚年思考。

日常三两事

  • 刷视频:每天花约10小时刷短视频,内容包罗万象,从军事历史到烤面包做蹄花。
  • 用AI:把Deepseek当百度用。
  • 不喝茶:因痛风发现尿酸下降,归因于不再喝茶。

世间观察

与“伪君子”和解

以前的我:

“痛骂伪君子还不如真小人。”

现在的我:

“伪君子的目的是想当好人,只是他做不到……谁能当成真的好人?那太难了。我自己严格来说也是个伪君子。”

世界是个“草台班子”

王朔倾向于认为,世界本就是个草台班子,人们只是“假装不是”。他以刘邦那帮人举例,认为他们最后都没规矩、瞎弄一通。他觉得历史上的帝王们其实“脑子不够使”,常被手下那帮“假装忠臣”的人“吓唬”着做出决定。

“贵族精神?贵族哪来的?不原来都强盗性来的吗?最后跟他们自个儿装。”

文坛往事

写作的开端:1979年

当兵时因为“闲的”开始写小说。那个年代没有电视电影,小说和诗歌是唯一的艺术形式,北岛、顾城等人就是当时的“明星”。他看了一些作品后觉得“写成这么差我能写”,于是动笔。第一篇小说被编辑大加修改后发表,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。

关于作家与作品

他曾极为推崇海明威和卡佛,觉得他们“太能写了”。但现在,他认为“所有的小说都有破绽”,他看书就是为了找到那个破绽,找到就不再看了。他不喜欢“假爷们儿”式的作家。

《起初》的灵感

灵感源于小时候读《资治通鉴》的汉武帝部分。他想通过这本书打破对帝王的“神化”,把他们当成普通人来写。“其实就是你把他当普通人写就醒了”,这是他与自己、与历史和解的方式。

回望自身

“(如果能对年轻的自己说话)不敢跟他说。下什么都听不懂,听不进去……那不真不知道这件事,根本也不知道。那个时候挺傻的。”

— 关于年轻的自己

人的类型变了吗?

王朔坚信人的类型从未改变,本质上就是那几种。他不信血型、星座之类的“迷信”,并反问:“人没那么重要,谁给你规定你非得那么生活?”这体现了他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强调和对宿命论的排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