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特朗普的人事清洗看“新威权主义”

本应用解析梁文道播客内容,通过互动形式,揭示特朗普政府如何以“忠诚”为标准进行政治清洗,引发政治文化反转及社会寒蝉效应,并探讨其背后的“深层政府”理论与威权主义的崛起。

第一章:当“忠诚”取代“能力”

特朗普政府的人事任命逻辑将个人忠诚置于专业能力之上,打破了多项政治惯例。点击下方卡片,查看这些充满争议的任命案例,及其如何反映出对专业精神的侵蚀和对特定部门的削弱意图。

联邦调查局 (FBI)

副局长任命打破数十年惯例

被任命者:Dino,前纽约警察与特勤局特工。

争议点:Dino因在网络上明确支持特朗普而获任。FBI副局长通常负责内部实际运作,需极丰富的内部管理经验,传统上由内部资深特工提拔。此任命完全基于政治效忠,而非专业背景,引发对FBI政治中立性的严重担忧。

教育部

摔角公司CEO的“颠覆”任务

被任命者:琳达·麦克马洪,世界摔角娱乐公司(WWE)前CEO。

争议点:其任命的首要任务是“干掉”教育部,即系统性地解散该部门。尽管有管理经验,但她与教育领域毫无关联的背景,使这一任命显得极其荒诞,反映了政府意图削弱乃至根除特定公共服务部门的决心。

司法部

被解职法官的“华丽”转身

被任命者:一位曾被州司法系统解职的前地方法官。

争议点:此人曾因在法庭悬挂希特勒照片、拒绝为同性伴侣证婚、以法官身份恐吓裁判等严重违纪行为被解职。他的任命完全无视其专业操守和个人品性,仅因其政治立场与特朗普阵营相近,严重挑战了司法公正和专业标准。

第二章:个人崇拜的兴起

随着“忠诚”成为核心标准,一种前所未有的“个人崇拜”文化在美国政坛蔓延。从修改宪法到重命名国家地标,共和党议员们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“献媚”提案,旨在巩固和神化特朗普的个人地位。

🎂

总统诞辰日

提议将特朗普生日设为联邦假日。

✈️

特朗普机场

提议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改名。

🏛️

终身总统?

提议修改宪法,允许其连任三届。

⛰️

总统山新面孔

提议将特朗普头像雕刻上拉什莫尔山。

💵

250美元钞票

提议印制印有特朗普头像的最大面额钞票。

第三章:报复的逻辑与寒蝉效应

“忠诚不绝对,就是绝对不忠诚”。特朗普政府对任何被视为“不忠”的个人和机构实施了毫不留情的报复。这种做法在社会各界制造了巨大的“寒蝉效应”,导致批评声音被压制,异见者因恐惧而沉默。

报复行动流程图

⚖️
异见行为

个人或机构采取了被视为“不忠”的行动,如调查国会骚乱、质疑任命、私下联络外国等。

🎯
被标记为“敌人”

被公开斥责为“叛徒”、“DEI产物”或“深层政府傀儡”,成为政治攻击的目标。

实施报复

具体行动包括:撤销安保、解雇、施压迫使其离职、切断联邦资金、或发动网络攻击。

🤫
寒蝉效应产生

其他政治人物、企业CEO、大学校长和公众人物因恐惧而选择自我审查和沉默,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。

寒蝉效应波及范围

第四章:清算的理由——“深层政府”论

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,他们的行动是为了对抗一个在暗中操控国家的“深层政府”(Deep State)。他们声称,这个由官僚、媒体和学者组成的建制派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来颠覆。然而,梁文道对此提出了公共行政学的视角,揭示了官僚体系自身扩张的内在逻辑。

“深层政府”的恐惧

这是一种阴谋论观点,认为美国政府体制内部存在一个由非民选精英组成的、具有强烈党派偏见的官僚集团。他们通过暗中操纵,使民选政府的政策无法有效执行,从而把持国家权力。因此,特朗普的“政治清洗”被其支持者视为一场必要的、旨在“排干沼泽”、将权力归还人民的正义行动。

官僚体系的扩张逻辑

梁文道分析指出,官僚体系的膨胀并非必然源于政治阴谋,而是一种内在的组织行为。由于缺乏私企的利润目标,政府部门会为了证明自身价值和获取更多资源而不断“自我繁殖”、创造新业务。例如,一个维稳部门在解决了现有威胁后,可能会主动发掘新的“潜在敌人”,以维持其预算和编制。这种“维稳经济”会导致监控范围不断扩大,敏感事物越来越多,形成一个难以控制的庞大机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