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AI时代,执行速度是成功的关键预测指标

吴恩达(Andrew Ng)分享了AI Fund每月孵化一家创业公司的实战经验,揭示了新的AI技术如何让创业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。本报告将带您深入探索他的核心洞见。

新格局:为何是现在?

要理解速度的重要性,首先需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AI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两大趋势正在重塑创业机遇:AI技术堆栈的价值转移和智能体工作流的兴起。

AI技术堆栈:机遇在顶层

虽然媒体和资本的目光多集中在芯片和基础模型,但吴恩达指出,最大的商业价值几乎必然存在于应用层。因为只有繁荣的应用生态才能支撑整个技术堆栈的成本。

应用层
基础模型层
云服务层
半导体层

智能体AI:从线性输出到迭代优化

智能体(Agentic)工作流是AI领域最重要的技术趋势。它将AI从一个只能线性输出的工具,转变为一个可以进行规划、研究、草拟、反思和修订的强大协作者,从而产出质量远超以往的成果。

智能体工作流
规划大纲 网络研究 撰写初稿
自我修订 阅读反思
这种循环迭代是智能体成功的关键。

创始人的三大加速支柱

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认识到速度的重要性,更关键的是知道如何实现它。在本节中,我们将探讨吴恩达提出的加速创业公司的三大核心支柱。通过互动图表和示例,您将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想法、超快的工程实践和敏捷的产品管理来主导竞争。

支柱一:具体的想法 vs 模糊的想法

速度始于清晰度。模糊的想法虽然听起来宏大,但无法被执行。具体的想法则能让团队立即行动,快速验证或证伪。

模糊的想法 🐌

“用AI提升个人生产力”

后果:团队方向不明,无法快速行动,浪费时间在无休止的讨论中。

具体的想法 🚀

“构建Gmail插件,用AI自动分类邮件”

后果:工程师可以立即开始构建,快速获得市场反馈,加速迭代。

支柱二:超快的工程实践

AI编码助手正在颠覆软件工程。代码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资产,而是可以快速生成、迭代甚至抛弃的工具。这改变了决策的本质。

决策从“单向门”变为“双向门”

过去,选择技术栈就像一个“单向门”,一旦决定就难以回头。现在,由于重建成本极低,它更像一个“双向门”,可以随时调整。

数据库架构选择
🚪 单向门 ↔️ 双向门

“这周用Postgres,下周觉得不合适?没关系,我们重写!”

支柱三:敏捷的产品管理

当工程速度飞速提升,产品管理的效率就成了新的瓶颈。快速获取高质量的用户反馈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。

反馈策略的光谱

不同的反馈策略有不同的速度和准确性。创业公司需要根据阶段灵活选择,并利用所有数据来磨练“直觉”。

最快最慢

人机协同:你的独特优势

技术本身并非终点。真正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人类的智慧、判断力与AI能力的结合。理解AI,并赋能团队中的每一个人,是释放组合式创新的关键。

赋能每个人去编码

“不要学编程”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职业建议。当AI让编码变得更容易时,更多人(包括CFO、HR)应该学习它。关键技能在于能精确地告诉计算机你想要什么,而编码是训练这种能力的最佳方式。

“未来最重要的技能之一,是能够准确地告诉计算机你想要什么,让它为你实现。”

AI能力如同乐高积木

将AI的各项能力(提示、RAG、微调等)视为乐高积木。掌握的积木越多,能组合出的创新应用就呈指数级增长。持续学习是构建复杂解决方案的基础。

提示
工作流
RAG
微调
嵌入
护栏